普洱日報訊(通訊員 湯保鳳 文/圖) 深冬的西盟佤山,云霧繚繞,宛如仙境。上午八九點鐘的陽光照在身上,是最舒適的享受,配上一杯咖啡,那就是生活了。
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鄉茨米竹咖啡廠的扎迫每天都在享受這樣的生活?!敖衲隁夂蚝?,咖啡長勢也好,剛進入12月,我們就收購了1噸多的咖啡豆?!痹日驹跁駡雠哉f。只見咖啡曬場鋪滿了咖啡豆,一旁機器嗡嗡響個不停,五六個村民洗咖啡豆、曬咖啡豆、翻咖啡豆,正忙得不亦樂乎。
走進茨米竹咖啡地,一米多高的咖啡樹掛滿了紅彤彤的咖啡豆。正在摘咖啡豆的扎努被通紅透亮的咖啡豆映紅了笑臉。
“我家3口人,有3畝咖啡地,每年能賣7000多元,咖啡地里還套種了堅果,今年開始采摘,賣了5000多元;還種了6畝茶葉,每年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我從這個月初就到咖啡廠做零工,要做到明年4月份,也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力所村一組村民扎努,算著自家的收入,臉上早已樂開了花。
“過去我們沒有見過咖啡,扎迫從孟連縣引進咖啡苗讓我們種,但我們不想種,更舍不得用臺地種?,F在反而要感謝他,種咖啡收入比我們原來種包谷增加了好幾倍?!痹钢约业目Х鹊匦Σ[瞇地說。
在旁邊摘咖啡的村民小八軍說,“現在政策好,房子蓋了,收入也穩定了。我跟著扎迫種了2畝咖啡,每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咖啡地里套種的30多棵堅果,已經摘賣了3年,每年都有1萬多元的收入,堅果產量每年都在增加,收入也在增加?!?/p>
扎迫于2007年投資建設茨米竹咖啡廠,還成立了合作社,現已累計投資380萬元。像扎努、小八軍這樣參加茨米竹咖啡合作社的村民有126戶,他們種植管理700多畝咖啡地,合作社每年兌現給村民的咖啡款有100多萬元。
扎迫盤算著今后的出路,計劃明年進行種植技術改造200畝,三年完成技改;再加強培訓管理,按咖啡品質支付價格,獎勵優質戶,不斷提升咖啡品質,讓茨米竹咖啡逐步走上精品之路。
